新闻中心

咱“宝钢人”的精气神

发布时间: 2014-09-29 来源:

  1978年12月23日。长江入海口。一天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此刻,轰鸣的打桩机已经打破冬日的萧瑟,为这块沉寂多年的土地注入青春活力。就在这里,中国第一个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宝钢,破土动工。


  “宝钢的诞生本身就是改革创新的产物,宝钢的发展更证明了改革创新的力量。”王康健是宝钢首批建设者之一、众多“工人发明家”中的一员。1979年,23岁的王康健从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进入宝钢。这一干就是35年。


  学习,创新。在王康健的记忆中,贯穿宝钢成长史的是这几个大字,这也是烙印在“宝钢人”身上的精神图腾。


  学习是宝钢人的底色


  怎样才是“宝钢人”?三十多年的诠释,“宝钢人”早已成为一个群体的代表、一个时代的标签。这张响当当的名片里,学习,无疑是最鲜亮的底色。


  从先进技术到先进管理,宝钢在高起点引进的基础上,坚持走出了一条吸收、消化、创新的新路。从国外买装备和技术,自主管理、自主生产、自主研发,宝钢做出的是地地道道的民族品牌。


  今年8月,王康健和同事们工作之余时常谈论起一部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追剧”的宝钢人,对其中的宝钢情节无不自豪。


  1984年2月15日,视察正在建设中的宝钢并听取汇报后,邓小平为宝钢题词:“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


  短短16个字,言简意赅。那个时候,宝钢刚刚经历了上马、下马、再上马的艰难波折。王康健清楚地记得,这句话激起了持续而热烈的讨论——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一个现代化的企业怎么发展?一个全套引进的现代化钢厂,能不能建成、建好,并且管好?16字既出,方向已明。


  “那时候,走进宝钢的工地、厂房,到处都能看到日夜拼搏的景象,每个人都铆着一股劲:建一流工厂,先得让自己成为一流的人。有了一流的队伍,掌握了一流的操作技术,才能用一流装备生产出一流产品。”王康健说,不管是靠自己学,还是向老外学,学习,成了宝钢人的头等大事。


  勤学,还得善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创新。令王康健感慨的是,宝钢始终把人的工作放在第一位,重视职工培训,重视队伍建设,鼓励每个职工不断学习提高,激发潜能。在宝钢,每个人都能找到空间和平台。王康健,从普通的技术工人到拥有百余项专利发明的技能专家,从出国培训一点点学到在岗位上一步步解决问题。他说:“我们就像是一株株小苗,有幸在宝钢得到充分的滋养,获得了超常的成长。”


 与生俱来的创新基因


  在宝钢,像王康健这样的“工人发明家”还有很多。宝钢每天产生专利6件以上,60%由一线职工创造……这些数字令宝钢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徐乐江底气十足: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职工是创新的灵魂。


  宝钢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王利说,他最幸运的事是进入宝钢,和宝钢汽车板产品一起成长。“宝钢是全国人民的宝钢,通过技术创新缩短中国钢铁工业与世界钢铁业的差距,是宝钢肩负的使命。”王利是宝钢汽车板研发的领军人物,由他作为主要参与者的宝钢高等级汽车板研发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殊荣。如今,全国马路上行驶的国产车,每两辆中就有一辆是用宝钢板生产的。


  “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在王利看来,宝钢应创新而生,以创新而兴,邓小平的题词,让宝钢与生俱来的创新基因得以凸显、放大。


  从20世纪90年代车用钢板国产化替代开始起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宝钢研发生产的汽车板品种和规格最全,还有实现全球首发的新一代超高强钢,一系列过硬产品把对手甩在身后。而由卖产品转为卖服务的“互联网思维”,更是让宝钢领先一步抓住了客户的需求。王利说,未来,宝钢要实现从制造到服务的转型发展,还有许多全新的工作要做。


  一种情怀 一种信仰


  和宝钢人交谈,无论是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还是功成名就的创业元老;无论是工人,还是管理人员,都能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危机感。


  “今天的保持意味着明天的退步。”王康健说。


  “中国汽车工业还将继续发展,我们要时刻做好准备。”王利说。


  在王康健看来,宝钢之所以能在艰难中立于不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宝钢人”的这股精气神。并且,宝钢一直有意识地倡导、建设、营造一种文化,让这股精气神得以传承、延续。“宝钢人”梳理《宝钢文化经典故事》《宝钢人的爱》,回顾每一位宝钢人书写的人生精彩与感动。


  有人说,宝钢人有一种朴素的情怀。他们把企业当家,和企业共同成长。有人说,宝钢人有一种赤诚的热爱。他们的钢铁梦,投射到中国梦,让国家与个人的梦想变得越来越清晰。


  “对一个企业来说,战略会调整优化,产品会升级换代,技术会创新发展,而文化则是精神追求的积淀,是永恒的存在。它是出发点,也是企业的最终走向。我们在二次创业的进程中,需要有一种力量来连接过去、直面当下、挑战未来。”徐乐江说,一个企业不能没有精神,宝钢有着这样一种文化自觉。

(本文章摘自9月29日《光明日报》)

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