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国家电网:瞧,这群“追风逐日”的年轻人!

发布时间: 2014-10-17 来源:

  车开出北京,沿京藏高速一路向北。汽车驶进张家口市张北县大河乡,车窗外是一碧如洗的蓝天和秋日泛黄的草原、树木,一派苍茫辽阔。惊叹中,一座座洁白的风机跃入眼帘,长长的叶片随风旋转,一排排闪着蓝宝石般光芒的太阳能板为无边的草原平添了生机。


  “这些光伏板就像我的孩子,每天看到监控室大屏幕上显示的光伏发电量,就有种说不出的自豪感。”望着眼前看不到边的太阳能光伏板架,26岁的曲光旭一脸坚毅地说。


  生于1988年,毕业还不到4年的曲光旭,已是国家新能源张家口风光储输示范电站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光伏主管。他见证并亲身参与了张北草原上,这个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风光储输示范基地的建成。


  这被誉为国家新能源发展的“梦工厂”,担负着为我国新能源建设探路的国家使命——通过风电、光伏发电和储能的互补,使最终输出的电力更加平滑,对电网冲击更小,探索解决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制约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技术瓶颈,为未来新能源的发展寻找方向。


  但鲜有人知道,在这群“探路者”中,挑大梁的是一群年轻人。一个个世界性难题相继攻克的背后,凝结着一线青年的智慧与汗水,蕴含着一线风光储青年人的奉献与担当。


  “小鬼当家”,艰苦创业


  地处河北省西北部的张北县,冬春日照短、风力大,夏秋日照充足、风力弱,白天日照强、风速小,夜晚无日照、风速大,成为风能与太阳能极强互补的最佳场所。但极端的天气气候,也为风光储的工作人员带来了不少的挑战。


  曲光旭还清楚记得刚来张北草原的情景:2010年,毕业于长春工程学院的曲光旭,带着希望与憧憬来到张北草原,看到漫山遍野的齐腰长草,他顿时傻了眼,面前一望无际的荒地与想象中整洁干净的办公室格子间差距太大。项目部设在一所废弃的小学里,这里也是他们的临时住所。


  “草原上没有秋天,夏季过了就是冬天,10月初开始飘雪花,晚上最冷的时候可达零下二十几摄氏度,风呼呼往屋子里钻,睡觉时恨不得连脑袋都蒙起来。”曲光旭说。


  作为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首个重点项目,工程建设工期紧,任务重,标准高。风光储输示范工程一期光伏西区10多万块光伏板排成1654列,每一列小则30块,多则上百块,板与板之间的缝隙宽度都保持在1厘米内。高质量的施工,让人赞叹。


  2011年11月,正是施工最关键的时候,曲兆旭连续3天,“白加黑”在施工现场连轴转,身上的棉衣早已被寒风吹透,自己却浑然不知。过度的紧张和疲劳,让他患上了急性背部肌肉纤维炎,疼得连路都走不了。


  整整一年,曲光旭没有休过一个休息日。忙的时候,一天要工作超过13个小时。工作服常常来不及洗,一穿就是两个多月,油亮油亮的。


  在曲光旭的人生字典里,开弓没有回头箭,“年轻人就要干点有意义的事情,年轻人需要挑战,我不喜欢安逸的生活”。


  对这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最大的挑战远不是战胜恶劣的自然条件那么简单。由于光伏一期建设涉及用地问题,他几乎跑遍了大河乡每一户人家。一来二去,便与乡亲们熟络起来,争取到乡亲们最大程度地理解。


  以心交心,热情工作的曲光旭,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信任。见这个大学生跑得辛苦,每次进村,有的老奶奶还常常送油香给他吃。有一次,大河乡乡长开玩笑地说:“我要是有闺女,肯定嫁给你这个好后生。”


  在风光储,像曲兆旭这样的年轻人有很多。他们大多从大学刚刚毕业,一年后便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独当一面,所以这支新能源“梦之队”的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


  风光储的年轻人还为自己画了一幅像:“我们是一群追风逐日的人,我们是捕风的汉子。我们面庞黝黑,但我们目光坚毅。我们是‘小鬼当家’,艰苦创业。”


  “风光储为年轻人搭建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只要你是块金子,就会很快发光。”国家新能源张家口风光储输示范电站有限公司综合部主任梁立新说。


  “美国时差”的办公室恋情


  长着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看上去瘦瘦弱弱的隋晓雨,在工作中可是个十足的女汉子。


  26岁的她,已经成长为冀北公司最年轻的地市级专家人才。


  隋晓雨工作拼命是“出了名”的。她肠胃虚弱,容易呕吐,经常忍受着翻江倒海的肠胃斗争,一边手捧垃圾袋时刻准备应付“突发状况”,一边坐在电脑前填写一张张报表。


  “饮料瓶没力气打开,对待工作却总有使不完的劲儿。”比他大1岁的老公满眼爱怜地看着妻子。隋晓雨与老公牛虎同年入职,虽一起来到风光储,却因为负责的工作不同,一个上白班,一个上夜班,常常聚少离多。


  都市情侣的朝夕相处在他们眼中却弥足珍贵。谈恋爱时,俩人一个月才能见一两次,经常是公司召开全体员工大会,俩人很“意外”地在会场相见。


  很多人开玩笑说,他俩是办公室“异地恋”。虽在同一个城市生活,同一家公司上班,却常常忙得连回复短信的时间都没有。经常,隋晓雨临睡前发句“晚安”,发现牛虎回复过来时时间已是早晨。


  久而久之,他俩戏称他们“在张家口过着美国时差”。俩人很少能见面,分隔两地,从一期工程建设、投产到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工作成为两个人交流最多的话题,两个人的感情也悄然滋长。


  隋晓雨却觉得自己是“幸运儿”。“既能为国家新能源事业贡献一分力量,又收获了爱情,看着工程一天天变化、看着彼此的改变和成长,心里总有说不出来的喜悦感,似乎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年轻本该如此,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充实地度过。”隋晓雨说。


  和隋晓雨夫妇一样,年轻的风光储人都深刻理解爱情与工作冲突的不易:一个人深夜回家害怕得一路狂奔,电话的另一端是满心的紧张,听见一声“到家”,才肯放下心挂电话;盼望已久的约会随时都有可能被告知取消;心心念念一起看场电影,等到能够见面时才发现电影早已下线;计划好的婚期因为工作繁忙一再延迟,满心欢喜好不容易盼回爱人从现场回来,可手里的工作又繁重又紧迫……


  很多次来之不易的相聚时光却是两个人共同加班到凌晨深夜,踩着爱人的肩膀翻墙从公司大门跑出,手挽手迎着月光回家,次日再目送另一半赶回现场。办公室和回家路上的皎洁月光成了俩人爱情里最好的见证。


  爱爬风机的“80后”博士


  80后常常被指责太过柔弱、太过浮躁、不懂合作。“博士”也在许多人眼里是“高分低能,吃不了苦”的代名词。然而,在国网冀北电力公司电科院的新能源所里却有一位肯吃苦、善钻研、肯实践的80后博士——宋鹏。


  作为一个试验性电站,为了积累实验数据,可以比较各类技术路线的优劣,为我国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积累经验。风光储输工程汇集了种类繁多的装备,工程一期建设时涵盖了不同厂家的4种机型:2兆瓦双馈变速型风机、2.5兆瓦永磁直驱型风机、3兆瓦永磁直驱型风机、1兆瓦垂直轴风机。这也是国内并网运行的单机容量最大的永磁直驱型风机。


  善于钻研的宋鹏,为了弄懂每种风机机型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在接线过程中不出现错误,坚持爬遍了每一座风机。


  80米高的风机,爬到塔顶就需要半个小时,他为了节省时间中午也不下来吃饭,用绳子将盒饭运到风机顶部。12月的天气,盒饭运到塔顶常常已结了层冰霜。


  “和人们通常见到的3个大叶片的风机不同,这里还有一种垂直轴的风机。远远望去,很像一把张开的巨伞。这种1兆瓦的垂直轴风机,是国内最大的同类型风机,特点是对风向没有要求,可以利用来自不同方向的风力,提高风能利用效率20%至30%。”不善言谈的宋鹏,为我们讲解起风机来却是滔滔不绝。


  在冀北电力公司总经理姜雪明看来,正是因为这群青年人的无私奉献和勇敢担当,短短几年,风光储已经实现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发电、“风+光”发电、“光+储”发电、“风+储”发电、“风+光+储”发电等7种运行模式,初步解决了单一的风力发电、光伏发电难预测、难控制、难调度的技术问题,将不稳定的间歇性、波动性电能变换成接近常规火电的绿色能源,破解了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技术的世界性难题。


  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任,为了找寻新能源发展的未来方向,这群风光储年轻人继续着“追风逐日”的光荣与梦想。


  (本文章摘自10月17日《中国青年报》。)

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