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首届林草碳汇高峰论坛在福建三明举办。
论坛现场,探讨氛围浓厚。在“林草碳汇大家谈”环节,来自浙江、贵州、江西、宁夏、福建三明、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中国林科院和中国林业集团的参会代表,围绕林草碳汇这一主题充分交流。
大家认为,我国森林草原资源丰富,碳储量、碳汇量巨大,发展林草碳汇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压舱石”,是我国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重要支撑,也是展示中国大国形象、大国担当的战略之举。为了更好地发挥林草碳汇功能,不仅要在持续推动林草资源扩大总量、控制减量、提升质量上下大力气,也要在产品利用、精准补偿等林草碳汇创新上进行新的探索。
福建三明森林资源丰富,林业碳汇潜力巨大。(三明市林业局供图)
积极探索 先行先试
作为“两山”理念的发源地,浙江是我国较早启动林业碳汇的省份之一。
2010年,全国第一家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平台——华东林权交易所在杭州市成立,并在2011年交易了全国首批14.8万吨林业碳汇。时至2020年,浙江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2.9亿吨,年吸收二氧化碳7106万吨。此外,还有森林土壤碳储量6.6亿吨、湿地碳储量1.23亿吨,各类木材加工和竹木制品产值达1205.55亿元,木制品固碳能力强。
"浙江林业碳汇资源具有碳汇总量大、品种多,增汇速率快、后劲足的特点,具备林业碳汇高质量发展的天然禀赋和巨大潜力。浙江近年来持续推动碳汇数智治理,‘浙里种树’小程序实现了‘碳中和+义务植树’场景的应用,在‘我为亚运种棵树’活动中获得广泛好评。" 浙江省林业局一级巡视员杨幼平说。
福建的林业碳汇工作起步也比较早。三明市2011年起在全省率先开展林业碳汇探索,设立了全省首个碳汇专项基金、林业碳中和基金,成立了全省首家碳汇服务机构,完成了全省首单FFCER碳汇交易。2021年,三明首发林业碳票,目前已累计开发林业碳票项目19个、碳减排量38.2万吨。三明市政府党组成员郑建波说:“三明市通过创新林业碳汇方法学、行业框架和固有应用场景,在碳普惠、碳中和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效。”
今年,三明启动了林业碳汇“三建两创”行动,将建好森林碳库、建立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机制、建设区域碳汇交易体系和创新林业碳票制度、创建碳汇应用场景作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任务,探索创建“碳汇+碳中和”“碳汇+生态司法”“碳汇+信用积分”等应用场景。
三明市将乐县金溪河畔森林茂密,良好的自然环境吸引鸟类前来栖居。(三明市林业局供图)
因地制宜 创新拓展
林草资源保护培育是开展林业碳汇的基础。贵州省林业局在成立林业碳汇工作领导小组、林业碳汇研究中心,组建省林业碳中和行动联盟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林草资源保护培育,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2.12%,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08%以下,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0.2%以下“。十三五”以来,贵州共完成森林经营4626万亩,累计完成营造林3581万亩,森林蓄积量从2015年的4.7亿立方米增加到2020年的6.09亿立方米。
"我们因地制宜,进行了林业碳汇和碳票的资产化、项目化、金融化探索。贵州将继续推进‘林业碳汇+’贷款、保险、收储、增信、司法等场景应用,不断拓展林业碳汇用途。" 贵州省林业局副局长傅强说。
林草碳汇的实现还在向更广阔的空间延伸。
2021年,江西省启动“湿地银行”建设试点。万年县率先成立了湿地资源运营中心,通过湿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湿地生态产业化经营、湿地生态品牌创建等途径,实现了生态产品增值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
今年1月,万年县完成了全省首笔湿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交易面积270亩,交易金额1890万元。“通过湿地资源运营中心成交的项目,我们会按项目登记交易金额的40%标准对湿地后备资源所在地乡镇进行奖补,并设立基金用于项目后期维护和管理。”万年县林业局局长黄祝庆说。多家银行配套创新湿地资源信用贷款模式及普惠金融、乡村振兴金融、绿色生态金融等业务模式,为湿地生态修复主体解决融资难问题。
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山林权改革重点县的中宁县,长期受少林少绿少碳、资金匮乏的困扰。县委副书记杨正权曾先后带队到浙江安吉、福建古田学习,受到很大启发。“中宁要想搞山林权改革,就必须大力增绿护绿,盘活林木资源,提高碳汇储备能力。”杨正权介绍,中宁的国土绿化面积已从2020年的44万亩提高到如今的56万亩,森林覆盖率从8.7%上升到11%,还鼓励本县的工业企业发展了1.2万亩碳汇林。
聚焦重点 谋划未来
vwin网址链接 是国资委管理的唯一一家林业企业,是我国林业行业的领军企业。
"中林集团将以厚植森林资源为碳汇经营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线,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中林集团副总经理李留彬说。
目前,中林集团已在福建、重庆、广东、广西等地规划森林建设1700万亩,森林蓄积量约3470万立方米;与贵州省政府签署了合作战略协议,规划面积达2000万亩;与湖南、江西的合作也在顺利推进中。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作为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已累计筹集公益资金近10亿元,涉及碳汇造林项目总造林面积达120万亩,参与实施G20峰会等大型会议等碳中和项目80余项。今年以来,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已募集资金约3000万元,还将设立多项专项基金,配合顺丰集团等大型企业开展碳汇造林,项目投入资金预计超1亿元,造林面积达数万亩。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将紧盯‘双碳’目标,积极服务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为建设国家公园、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开辟新路径。" 基金会秘书长刘家顺说。
作为一名研究碳汇方法学多年的专家,中国林科院副院长肖文发认为,开展林业碳汇要把发展潜力和社会资源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发展水平。“碳汇要始终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牢牢结合在一起,这一定是未来林业发展的核心。”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国家林草局生态保护修复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林草局与相关部门共同深入研究探索林业碳汇方法学,不断加强林业碳汇管理,探索林草碳汇实现路径,持续推动我国林草碳汇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