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讲到: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白鹿岛 张焕瑞 摄
存量与现状
全国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国活立木总蓄积185.05亿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170.58亿立方米,占92.18%,疏林1.00亿立方米,占0.54%,散生木8.78亿立方米,占4.75%,四旁树4.69亿立方米,占2.53%。
根据科学研究推断:树木每生长1立方米蓄积量,能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如果按此标准计算,我国当前活立木吸收的二氧化碳大约在347.83亿吨,折合碳为94.86亿吨(其中,森林吸收约321.35亿吨,折合碳为87.64亿吨)。
当前世界森林面积40.6亿公顷,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31%,2020年全球森林碳储量为662Gt(活生物质占44%,土壤有机质占45%,其他在落叶层和枯死木中),从1990年到2020年,森林碳储量减少6Gt,但是碳密度(forest density)却有所增高,从每公顷由159吨增加到163吨。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储库,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我国森林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3.04%,约占全球森林面积的1/20(5.43%),排名世界第五,其碳储量约占全国陆地生态系统总碳储量的38.9%,约占世界森林碳储量的1.43%。
全国第一次草地资源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草原面积3.93亿公顷,分为北方干旱半干旱草原区、青藏高寒草原区、东北华北湿润半湿润草原区和南方草地区四大生态功能区。其中,北方干旱半干旱草原面积23.99亿亩,青藏高寒草原区20.86亿亩,南方草地区9.63亿亩,东北华北湿润半湿润草原区4.44亿亩。
如果按照现有草原面积40亿亩计算,参照有关监测研究的结论,我国草原的碳存量约为213亿吨。碳专项调查数据表明:我国草原总碳储量大约在300-400亿吨,占总碳库的40.4%,其中94%储存在土壤中。
当前世界草原面积34亿公顷,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25%,全球草地碳储量占陆地生态系统碳总储量的12%-16%。目前世界有20-25%的草地出现退化和降级,其中90%转变成为了耕地,在转变过程中有30-50%的碳损失。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仅次于森林的陆地生态系统第二大碳库,我国草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41.7%,约占全球草地总面积的12.15%,排名世界第一,约占全国陆地生态系统总碳储量的32.1%。
增量与潜力
森林碳汇增加,主要是通过造林、再造林、森林经营实现。森林碳汇减少,主要原因是森林采伐、森林病虫害、火灾、极端天气等;草原碳汇增加,主要是通过禁牧、草地保护和修复实现。草原碳汇减少,主要原因是草原鼠害、虫害、超载放牧等;而森林和草原土壤碳的变化,则与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直接相关。由于人口增加、农田扩张、不合理利用等原因,由此带来森林排放的二氧化碳约占同期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7%左右,森林损毁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源。我国草地大部分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人口增长,草原开垦、超载过牧等不合理利用,以及草原旱灾、鼠灾、虫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导致草原退化和荒漠化问题比较严重。
从1990年到2018年,世界森林中的总碳储量有所降低,由6680亿吨到6620亿吨,降低了60亿吨;而中国森林碳储量不但没有减少,还大幅增加,由1990年的185.51亿吨上升到2018年的 321.35亿吨,累积净增加135.84亿吨。
从1990年到2018年,世界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有所增加,由205.16亿吨增加到335.13亿吨。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有所增加,由1990年的20.89亿吨到2018年的95.28亿吨。
全国第九次森林清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91.86亿吨,与第八次森林清查结果相比,5年间(2014-2018)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增加了7.59亿吨,等同于增加二氧化碳吸收27.83亿吨,相当于吸收了同期与能源相关的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为554.06亿吨)的大约5.02%。森林的碳汇能力得到了新提升,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有了新贡献。
全国第九次森林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公顷森林蓄积量和年均生长量均分别是94.83立方米、4.73立方米,单位面积蓄积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70%。经过科学抚育,每公顷森林蓄积量可增加20-40%,年均生长量可达7立方米。截止当前,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7954.28万公顷,然而,我们仍有宜林地4997.79万公顷可供利用,占林地面积的15.44%。研究表明:我国草原保护修复每年约吸收6.48亿吨碳,草地退化则会排碳5.46亿吨。通过进一步完善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政策,全国禁牧面积12亿亩,草畜平衡面积26亿亩,大大减轻了天然草原的压力。森林和草原碳汇能力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