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由于种种原因,全国林业呈现出森林资源危机、林业企业经济危困的局面。而此时,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通过先后三次到宁德地区周宁县七步镇后洋村黄振芳家庭林场调研,敏锐的看到了林业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精辟分析出破解林业问题的关键所在,提出了“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和碳库”,是习近平同志用朴素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阐明了林业工作的至关重要性,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森林是“钱库”涵盖着森林可以为人类提供财富,人类又可以通过经营森林创造财富的双重意义。
森林是“钱库”体现在森林资源蕴含了巨大物质财富,具有极其显著的经济效益。
东北林区有句老话“小火车一响,黄金万两”,意思是说山区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只要用森林小火车把木材等林产品运出林区就能换回林区需要的货币和生产生活用品。
据不完全统计,自新中国成立至2019年,我国林业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超过36亿立方米的木材、超过400亿根的竹材、14亿多立方米的锯材、30多亿立方米的人造板、80多亿平方米的木竹地板、超过3500万吨的松香,还有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诸如紫胶、森林药材、木本油料、干鲜果品等等其他林产品。2011年至2019年全国林下经济产值累计超过4.7万亿元。这些林产品的产出形成海量的财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提升了林区人民的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的需要,林木生物质能源也开始发挥作用,目前全国能源林及良种繁育和示范基地已达500多万公顷,林业剩余物已成为生物质发电主要原料。
森林是“钱库”体现在森林具有生态和社会两大效益。
经专家评估,中国森林生态资产总价值为698.5万亿元,其中直接价值为7.5万亿元,包括林木价值4.5万亿元和林下产品价值3.0万亿元;间接价值为691万亿元,其中,气候调节价值量最高,占间接价值的48%;水源涵养价值量次之,占间接价值的27%。
从森林生态资产总价值的分布来看,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和云南省位于全国前列,分别占森林生态资产总价值的10%、9%和9%。单位面积森林生态资产价值表现为海南省、浙江省和广东省较高,分别为954万元/hm2,915万元/hm2和888万元/hm2。成都市森林社会效益价值为647.9亿元,价值构成依大小次序排 列为:发展森林文化价值(96.28%)、防灾减灾价值(2.56%)、改善投资环境(1.06%)、创造就业效益(0.09%)。
森林蕴含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可通过政策设定或投资行为转化成现实收入。比如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对实施森林资源保护的地方予以补助的生态补偿制度。2008年以来,广西环江县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3.89亿元,增加了贫困户保障性收入。
通过森林碳汇交易,可以使森林碳汇功能的价值得到货币化的体现。2021年,福建三明市首发林业碳票5张,共计碳汇29715吨,其中将乐县常口村3197亩生态公益林监测期内的12723吨碳减排量,卖出了14万元,实现了只卖“空气”不卖树。
不卖树卖景观,则成就了如火如荼的森林旅游。林区优美的风景、宜人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游客。2019年,全国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10.59亿人次,旅游收入885.44亿元。森林旅游为当地群众增加了收入,推动了林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森林是“钱库”体现在通过参加林业建设,人们可以获得收入、创造美好生活。
从生产力要素的角度看,森林是劳动对象,劳动者通过劳动资料作用于森林,使森林生产出满足人类需求的各种生态的、经济的和社会的产品,再通过市场交换获得货币形式的收益,从而使劳动价值得以体现。例如,自2016年至2019年累计利用中央资金140亿元、省级财政资金27亿元,在贫困地区选聘1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担任生态护林员,分享绿水青山带来的实惠,同时还带动300万人稳定增收脱贫。从1979年至2019年的40年间,全国完成三北防护林、长江防护林、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珠江防护林工程等各项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投资累计约9100多亿元,千家万户、成千上万的农民群众通过参加工程建设得到了劳动就业性收入。
森林是“钱库”体现在助推山区人民脱贫,巩固脱贫成果的实效上。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得知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乡亲们生活有了明显改善,我感到很高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广西壮族自治区毛南族自治县 “九山半水半分田”,人均耕地不足1亩,但户均超过30亩林地,是极其典型的山区县,也是国家林业系统持续33年对口扶贫并取得显著脱贫成效的县。
如今环江县森林覆盖率达78.4%,木材蓄积量达2100多万立方米,年采伐木材量达100万立方米,成为森林面积、木材蓄积量均位居广西第三的林业大县,并依托50多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建成了河池市林产工业园区。截至2021年环江县规模以上木材加工业企业已经达到8家。今年1月,新的年产35万立方米的超强刨花板项目又落地环江。该项目建成后,年产值6亿元以上,年收入5亿元以上,年利税5000万元以上,可直接带动新增就业300人以上。
森林是“钱库”体现在有了科技的倍增器,林业能更好更多为富民强国做贡献。
习近平同志在1990年发表的《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文章中就指出:“依靠科技的进步,还可以使现有的资源利用得以延伸。这包括使潜在资源优势变为现实资源优势,使资源产品变为资源商品,使资源的初加工变为精深加工,使资源的一次增值变为多次增值。比如,毛竹是我们的一大资源,我们不能单纯出售原竹,而要发展笋罐头、竹编工艺品和制品,实现综合利用和多次增值”。
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对毛竹综合利用多次增值的殷切期望,已由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于文吉研究员发明的,被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推广的绿色技术--竹基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技术予以实现。该技术使竹材的利用率从50%提高到90%以上,竹材的附加值增加2-3倍并实现了竹材的大规模工业化利用,产品远销美国、欧洲等40多个国家。正是在该项技术的带动下,竹材的收购价格提升了30%以上,有效地带动了竹产区农民的增收致富,也带动了乡村振兴建设。
此外,还有还有很多科技成果使林业为富民强国做出了贡献。例如,木材改性增强技术改善了速生低质木材性能,产品附加值提高20%以上;人造板连续平压技术打破国外垄断,装备价格降低60%;松材线虫综合防控技术的推广面积达528万亩,防控率超过95%,有效地降低了森林资源的受害程度;油茶低产林综合改造技术将油茶亩产5千克提高到20千克以上;核桃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将核桃亩产由25千克提高到98千克等等。
“十二五”期间,全国林业系统共有2200多项科研成果得到转化,推广了500多种林木新品种和1000余项新技术,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了5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48%。枚不胜举的林业科技成果有效的助推了林业发展,让企业增加了效益,使千万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
森林是“钱库“体现在我国木制林产品和林业机械强大的出口创汇能力
中国是世界最大木质林产品出口国, 人造板、 木地板、 木质家具等产品出口额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据不完全统计,2010至2021年,我国木质林产品出口额逐年增长,累计超过约5200多亿美元。2021年包括营林机械、园林机械、人造板机械、木工机械、木工刀具等的主要林业机械出口额约为192亿多美元,同比增长38.4%。
木质林产品和林业机械的出口,在换取大量外汇的同时,推动了林产工业行业不断从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制造标准、装备升级、企业管理等多方面提升自己,使之更加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林业企业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也在推动 “一带一路”建设,倡导“全球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森林是“钱库”反映了人与森林的辩证关系。既要合理利用森林又要科学保护和经营森林,这样才能靠山吃山又不会坐吃山空。让我们保护好、建设好、使用好森林“钱库”,使之永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财富和动力。
作者简介:邓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总工程师(副司局级),中国林产工业协会首席专家,山东建筑大学客座教授。先后从事过中央讲师团计算机课程教学、森林资源调查、森林经营方案编制、长江防护林体系工程管理、封山育林工程管理、森林旅游项目开发管理、林业工作站和林政案件稽查管理、环江县“林板一体化”工程管理、湿地保护(湿地公园)管理、林业科技管理、绿色碳汇基金管理。获得过林业部科技三等奖、梁希林业宣传突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