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超级巨轮重装出海

发布时间: 2016-11-21 来源:浏览次数: 1323

船队综合运力世界第一,干散货自有船队运力、油轮运力、杂货特种船队运力分别都是世界第一;在全球投资运营码头46个,营运中泊位171个,集装箱年处理能力近9000万标箱,集装箱总吞吐量世界第二;全球船舶燃料销量超过2500万吨,世界第二……自今年2月18日中远、中海两大集团实施重组以来,新成立的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远海运)成为全球运力规模最大的综合航运公司,规模优势和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升。今年1—6月,新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910亿元,利润91.74亿元,初步体现了改革效应。

实现“1+1>2”,协同效应正全面发挥

改革重组,对于中国航运行业有何意义?给中远和中海带来了什么?

据介绍,重组之前,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均拥有集装箱、油轮、散货等主船队,并配置物流、码头、修造船等延伸板块,业务重叠,产业布局、业务架构和经营模式雷同。国际航运市场陷入低迷,更是造成双双“大而不强”。重组使得集团规模一举做大。之前,中远和中海两家的集装箱运输业务分别排名全球第六和第七;重组后,中远海运的集装箱船队运力规模达到158万标箱,全球排名第四,大大缩短了与全球集装箱班轮公司第一梯队的距离。

“规模不是重组整合的最终目的。面对全球航运业的兼并重组大潮,中远海运集团将以规模为基础,深入优化资源配置、全面发挥协同效应,实现价值创造和经济效益。”中远海运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许立荣表示。

正如许立荣所言,重组不是简单的“1+1=2”,而是实现了“1+1>2”。新集团通过整合两方资源,对船队、网络、产品、成本、营销、人才等进行集约化管理,使得内生增长、资源配置、市场开拓、全球化布局等能力显著增强。

——业务结构趋于合理。

重组,不仅仅是规模上的合并,还是深层次的优化业务布局,对未来抵御航运市场周期性波动风险将起到积极作用。在新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下,中远海运的码头与集装箱运输划入了一个事业群,并明确“以码头为点,以航线为线,以集运和物流为面,共同打造全球服务网络”。由此,集运和码头两个板块能够相互融合、相互促进、配合发展。新集团还融合了原中远、中海两大集团旗下的优质金融资产,打造了“航运+金融”的业务发展模式,实现战略转型。

——运营成本有效降低。

重组之后,中远海运以深化改革为契机,通过资源优化、集中采购等举措积极推动企业降成本。今年1—9月,集团营业成本1354.39亿元,同比减少180.79亿元,降幅11.78%。3月1日至今,集运业务平均单箱网络成本相比去年同期下降11%,散运业务运输成本同比下降15.7%。重组还使统筹规划得以加强,从计划管理层面减少重复投资,经过梳理,新集团共压缩可能涉及重复投资的计划约40亿元。新集团还快速推进了低效无效资产的处置。截至今年第二季度,中远海运141项低效无效资产已处置完毕89项。

扬帆“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影响力提升

6月26日,巴拿马运河新船闸正式开通,“中远海运巴拿马”轮成为首艘通过新船闸的新巴拿马型船舶,被载入国际航运史册;8月10日,与希腊共和国发展基金签署了“比雷埃夫斯港务局多数股权交易完成备忘录”,正式接管了比港港务局的经营;9月28日,与阿联酋阿布扎比港务局签署特许经营权协议,共同合资经营阿布扎比哈里发港二期集装箱码头;10月12日,收购意大利瓦多码头40%的股份……重组之后,中远海运在全球航运舞台上频频施展拳脚,扬帆“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影响力正不断提升。

集装箱航运实力显著增强。中远海运集运与法国达飞、东方海外、长荣集团组成了新的集装箱运输联盟“海洋联盟”,成为全球集装箱航运三大联盟之一,与由马士基、地中海航运组成的“2M”形成有力抗衡。目前,中远海运已经开通了远东至欧洲、远东至地中海、远东至黑海、远东至中东、远东至红海等多条班轮航线,年运量达300余万标箱。

全球码头资源配置能力进步明显。新集团成立后,与和记黄埔签署了合资经营荷兰鹿特丹港EUROMAX集装箱码头的协议,收购码头35%股权;与希腊共和国资产发展基金合作,签署了比雷埃夫斯港口管理局(PPA)股权转让协议,收购PPA67%股权,推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落地。目前中远海运在全球投资经营的11个海外码头大多分布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已覆盖新加坡、比利时、荷兰、德国、希腊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

本文摘自:《人民日报》

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