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架中国发展的“创新矩阵”

发布时间: 2017-08-29 来源: 人民日报浏览次数: 1241

“创新矩阵”分别覆盖当前状况、近期发展与远景未来三个阶段,为中国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我的部长在上海买栗子像个乡巴佬”——日前,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对中国电子支付创新的感叹,引发广泛关注。而就在前几天,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的第二十六届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上,科研成果约有1/3来自中国,超过了美国和欧洲的总和。中国的科技创新成果,让改革开放初期曾是中国学习对象的新加坡很服气,也让发达国家看到“中国在未来数十年内领跑人工智能领域的雄心”。近日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6—2017》也显示,中国国家创新指数排名已提升至全球第十七位,成为唯一排名进入前20位的发展中国家。

近些年来,中国科技硕果累累、亮点频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撬动着经济社会发展,也日益改变着世界看待中国科技的目光。国产大飞机试飞、量子加密技术突破、空间站时代到来、高铁技术更新换代……一系列创新成果纷至沓来,有些是在传统产业实现赶超,有些是在新兴产业与发达国家同台竞技,有些是在前沿领域提前布局。这说明,中国的科技创新既关注当前发展,又着力近景未来,更放眼远景未来。而近、中、远的时间顺序,也为观察中国科技创新的总体布局提供了新的视角。

毋庸讳言,中国作为后发赶超型国家,科技存量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因此,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在缩小差距的同时实现后发先至。8月23日,7对“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正式开始售票,中国高铁进入“350公里时代”。与“和谐号”相比,“复兴号”不只是换了一个名字那么简单,在涉及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而软件则全部自主开发,称得上具有纯正血统的“中国制造”。这个过程说明,跟跑是必经的过程,但唯有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才能获得具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

同时,如果只是在既定产业格局中实现赶超,尚不足以获得全面的领先优势,还必须抓住新产业革命的机遇,才能最终实现弯道超车。“互联网+”、人工智能、分享经济、3D打印、智能制造……新的产业革命孕育着新业态、新理念,中国第一次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也因此获得了弯道超车的可能性。除了移动支付迅速普及,共享单车开始进入欧美,媒体融合走在世界前列,人工智能同样飞速前进,正如这次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上的专家所言,“中国引领人工智能的发展潮流、成为理念和技术输出国的时代已经为时不远”。这些创新故事说明,对于后发国家来说,点燃创新驱动的引擎,弯道超车是可以实现的。

更进一步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的“范式革命”一旦发生,就会产生革命性、颠覆性的影响。因此,放眼长远、抓住前沿、在基础学科用力,才能将未来的可能性把握在自己手里。这些年来,中国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仅注重在传统领域着力,而且矢志在前沿领域突破。从“墨子号”卫星领跑全球量子科技,到“中国天眼”成为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再到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在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世界科学前沿领域,都可以看到中国的贡献与探索,外媒将之称为“中国的科学革命”。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勇于进入科技创新的“无人区”,提出更多原创理论,做出更多原创发明,中国正在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中国“创新矩阵”,分别覆盖当前状况、近期发展与远景未来三个阶段,不仅让中国在当前保持领先,而且将在未来获得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科技赢得未来,创新未有穷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科技创新是强大引擎,必将“让中国这艘航船,向着世界科技强国不断前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进,向着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进”。

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