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毫不动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发布时间: 2018-02-01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两个毫不动摇”之所以能激发活力、提升效率、发挥优势,就在于它尊重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搞单一公有化,也不搞全盘私有化,而是实行多元化、多样化、混合化,从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各方面优势,实现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混合所有制经济不仅推动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和公司治理的改善,也优化了国有经济布局,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成效表明,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现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党中央始终坚持的重大原则。继续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曾是世界性难题,所有制理论创新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而言更需极大的政治勇气。提出并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彰显了中国政府既实事求是、又与时俱进的智慧。“两个毫不动摇”之所以能激发活力、提升效率、发挥优势,就在于它尊重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搞单一公有化,也不搞全盘私有化,而是实行多元化、多样化、混合化,从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各方面优势,实现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坚持发展以基本经济制度为基础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中国国有经济的崛起打破了西方主流经济学长期信奉的理论教条,即公有制和市场经济不兼容,搞市场经济就必须私有化。苏联、东欧经济转型国家的私有化教训告诉我们,全面私有化、政府的消极无为未必会塑造出高效和富有竞争力的私人市场,更不一定能带来完善的公司治理、市场经济环境和公平高效的经济发展。发达国家过去三十多年的新自由主义实践也表明,市场经济和国家干预从来都是并行不悖,新自由主义引发的经济结构失衡、劳资对立、分配不公、全球化冲突、经济金融危机等一系列矛盾,强化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实践证明,单一的公有制和私有化都不利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前者过度追求平均主义的公平但缺乏活力和效率。后者虽然强调效率,但私人资本导向的利益分配难以保障社会公平,最终难以保障效率。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发展目标等共同决定的。

事实上,经过股份制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国有企业在不断做大做强,其经营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在不断提高。通过公司制股份制改革,90%以上的国有企业实现了产权主体多元化,公司治理不断完善,企业活力不断增强。2017年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增长13.6%,利润总额增长23.5%。2017年“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发布,274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上榜,占比54.8%;营业收入占比71.83%;资产占比86.19%;净利润占比71.76%;纳税占比85.87%。

经过多年改革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公有制经济主要布局在大企业层面,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是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在行业发展中,大企业作为行业领军企业,通过建立行业标准、共享技术和资源、控制核心环节等多种方式,带动产业协同发展。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化、特色化的经营,成为大型国有企业的有益补充。通过优势互补,分工合作,提高了效率,促进了发展,提升了行业竞争力。随着改革的深化,国企与民企的关系将越来越被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关系所替代。

建立平等竞争、国民共进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高,GDP总量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来看,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数量在逐年增长。但是,还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经济大而不强,增长方式粗放,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经济发展依然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参与国家分工,这种粗放型发展模式,给国内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增大,如过度竞争、产能过剩、高污染、高资源消耗引起的资源与环境压力。

经济发展环境的恶化,产业结构和管理体制转型的滞后,使得国家刺激经济增长的投资无助于改善民企的经营困境。国内一些人错误地把问题归结为国企和私企的对立。国企的发展和私企面临的困难并不是“零和博弈”的结果。国企绩效的改善主要来自改革重组、引入竞争等市场化机制,国有企业经过这些年持续的战略集中和资产布局调整,已经实现了向国计民生、国家战略调整领域的转移。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由竞争转向了合作共赢。

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积极引入非公有资本作为战略投资者,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实现国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的共同发展。譬如,中国联通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进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战略投资者,通过增资扩股和老股转让的方式募集资金,完善现代企业治理机制、调整管控模式、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等,企业作为市场化的经营主体,实现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机制。中国联通混改案例表明,国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合作是成功的,国有企业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也促进了民营资本的发展,给民营资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建立合作共赢、和谐发展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没有经过大规模私有化,而实现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国家。中国的混合所有制发展的实践也证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可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兼容和混合。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改善企业治理结构、优化重组,不能片面指望也不可能仅仅是国有经济向私人资本开放,控股是一种能力,但更是一种责任。事实上,在国企改制过程中,私企控股国企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当中,私人企业在公司治理、经营战略、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暴露出缺乏民主、短视和不成熟等问题。在目前因过度竞争陷入产能过剩的汽车、钢铁、煤炭、水泥、船舶、电解铝等领域,私人企业之间囿于利益考虑,难以形成有效的重组。在强大的跨国资本面前,很多私企既无意愿亦无能力坚守民族品牌。在承担国家产业结构转型的战略目标下,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求民营企业家要有战略眼光,大局观、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要把私营企业发展和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中国建材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成功案例也证明,国有企业既有能力实现经营市场化和企业治理的不断革新,也有带动民营经济共同发展的能力和责任感。国有资本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正是由国有企业基于国家发展的战略大局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包容意识所决定的。中央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这些行业一般都具有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高行业壁垒等特点。从这些行业发展历程看,中央企业有先天优势,处于行业的龙头或核心地位。中央企业在产业链上给予民营企业业务扶持和技术指导,体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在产业链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中央企业,本着“共生共存”的共赢理念和“民族企业优先”的原则,建立与中小企业配套协作体系,从而为自身建立起一个柔性产业链网络。同时,民营企业为了追逐市场机会,“吸附”于产业链中的主导企业,围绕中央企业的业务做零部件配套或提供专业服务。

建立不同经济成分平等竞争的市场体系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应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有效的实现形式,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把这些政策和改革措施贯彻落实到实践中,必将促进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并与公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体现了历史和现实的客观必然性。我国非公有制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加快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国有企业改革都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带来机遇,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到提升发展的新阶段。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民营经济的产值占GDP比重、纳税总额占全国税收比重、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均已超过半壁江山。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当今中国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对建立创新驱动型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准确把握鼓励、支持与引导的内在联系。实现非公有制健康发展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是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措施,也是增强我国经济主体活力的有效手段。

总之,混合所有制经济不仅推动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和公司治理的改善,也优化了国有经济布局,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成效表明,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现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