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海油:创新驱动勘探前行

发布时间: 2014-04-03 来源:

日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宣布南海琼东南盆地自营深水勘探首获突破,获得中型天然气新发现陵水17-2。该发现不仅证实了陵水凹陷中央峡谷水道构造岩性复合圈闭的勘探潜力,而且进一步证实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良好的勘探前景。

自进入2014年以来,中海油的勘探工作持续发力。而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中海油国内及海外的勘探也取得了较好成果,油和气获得了双丰收,仅去年前三季度共获得油气新发现13个;在中国近海新发现三级地质储量方面也再创历史最好水平,且全部为自营项目;勘探投资预计达183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内117亿元,预计完成探井132口,均创历史新高;非常规勘探致密砂岩气获得突破,通过致密气、煤层气、页岩气统筹考虑,实现勘探开发一体化,鄂尔多斯盆地东缘致密气勘探取得突破,获工业油气流。

在可以反映公司储量接替能力的储量替代率(当年新增探明可采储量与当年开采消耗储量的比值)方面,2009年至2012年,中海油储量替代率连续4年超过150%,分别达到163%、202%、158%和188%,超过了很多西方石油公司,并将在2013年延续了这一良好态势。

中国海油总地质师、中海油执行副总裁朱伟林告诉记者,中海油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绩,秘诀就在于创新,“油就存在于地质家的脑袋里。”朱伟林坦言,如果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发现新油田。

长期以来,传统的勘探思维认为中国的近海已经没有大中型油气田,但中海油并没有遵循这样的思维惯性。“我们改变了思路,利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全面测定近海情况,并从全局的观念部署,成就了渤海勘探的成功。”朱伟林认为,正是首先在思路上打破传统,才让中海油在近海勘探取得了成功。

而除了打破固有的勘探思维,勘探理论的发展创新也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指引。以渤海断裂带勘探为例,业界不少人认为,活动断裂带的油气容易损失、难以聚集,开采难度大。但中海油偏偏“不信邪”,通过努力创造出活动断裂带成藏理论,根据断裂带运动状况,研究油藏的潜在地理位置,在准确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理论,之后根据理论中的思路找到了一批油气田,有力地证明了活动断裂带也能勘探出油气。此外,朱伟林还介绍到,晚期成藏理论、高温高压成藏理论、立体勘探成藏理论等一系列理论认识的发展创新,都是中海油勘探工作的有力支撑。

在清晰的思路和有效的理论之外,技术上的同步创新也是勘探工作得以推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中海油的热解性技术在稠油领域勘探取得了成功。朱伟林告诉记者,“我们将水加热气化注入地层使地层升温,以便让1000米深的低温稠油升高温度、得以流动,进而判别油层的位置。另外,为了摸清断裂面的情况,也大量运用了三维地震等技术。”

(本文章摘自4月3日《经济日报》)

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