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经济日报:蓝星升级记

发布时间: 2016-12-21 来源:

卢浮宫、波尔多红酒、蓝星安迪苏、蓝星有机硅……伴随着一个个“法国标签”在电视短片《世界之光》中轮番呈现,中国化工集团所属的蓝星公司纪念海外并购十周年典礼“从法兰西开始,十年我们共同走过”拉开了序幕。

从10年前成功收购法国安迪苏公司开始,蓝星公司踏上了一条充满挑战的国际化之路,启动了从本土企业向全球化企业的升级。

主动出击应对国际竞争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对于当时刚刚在化工新材料领域完成战略布局的蓝星公司而言并不算是喜讯。因为,它意味着公司即将与世界一流化工巨头“短兵相接”。彼时,蓝星公司已经将公司战略定位为“老化工、新材料”,通过走差异化竞争之路在化工新材料领域做大做强,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当时国内化工新材料领域整体技术水平较弱,产业化水平偏低等瓶颈,仅靠国内的技术管理资源很难与国际强手抗衡。怎么办?

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与人合资、以市场换技术,要么主动闯出去、把握自己的命运。蓝星公司管理层仔细推敲发现,在竞争激烈的化工领域,以自己这样规模的中国企业,合资的路可能越走越窄;即使国外化工巨头愿意合资,也会提出苛刻的条件,其结果是蓝星很可能成为游戏的被动参与者而非主导者。经过反复考量,蓝星决定,以并购方式开启自己的国际化竞争之路。

2004年,蓝星公司联合中国昊华化工集团公司一起组建成立中国化工集团,也正是这一年,蓝星将目光投向海外。

“最初,蓝星发起海外并购的目的是为获取技术。”中国化工集团董事长、蓝星公司董事长任建新介绍说,以蛋氨酸生产技术为例,蛋氨酸是动物饲料中的重要营养成分,人体需要几种重要的氨基酸,如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蛋氨酸,只有蛋氨酸人不能直接服用,必须通过食用的肉类中获取,以提高免疫力。但是,由于技术难度大,工艺路线复杂,我国多年来一直没能获得相关技术。法国安迪苏公司是全球第二大蛋氨酸生产企业,也是唯一一家能同时生产固体和液体两种蛋氨酸产品的企业。2004年,全球范围暴发禽流感,蛋氨酸生产企业遭遇行业危机,安迪苏被挂牌出售。蓝星公司果断把握机遇,展开了当时中欧之间金额最大的一次跨国并购,在2006年1月以4亿欧元买下了法国安迪苏100%的股权。

2009年,蓝星安迪苏决定在南京建厂。2014年初,蓝星安迪苏在南京投建的一期7万吨/年产能液体蛋氨酸工厂成功开车并迅速实现赢利。如今,南京生产厂已跻身安迪苏最佳工厂之列。同时,通过脱瓶颈改造,南京工厂产能迅速扩大到14万吨/年,成本进一步下降。2015年,安迪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在上交所上市的首家央企并购的海外公司。安迪苏的发展,显著提升了蓝星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影响力。

全球化产业道路逐渐清晰

安迪苏的加入,帮蓝星在国际市场打响了品牌,也为其后来的并购之路探明了方向。从2006年至今,蓝星的海外并购越来越顺畅,其并购目标也从获得技术转向延伸产业链,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2007年1月,蓝星公司收购原法国罗地亚集团的有机硅业务,获得了先进的有机硅生产技术;2011年4月,蓝星收购挪威埃肯公司,将产业链延伸至上游金属硅原料;2015年5月,蓝星埃肯又收购了挪威REC太阳能公司,与国内企业星火有机硅、兰州硅才一起实现蓝星硅产业链的优化与延伸,并成为太阳能解决方案提供商,生产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最清洁的光伏组件。目前,蓝星公司通过结构调整,将国内资产与整合后的埃肯公司结合到一起,形成完整的海内外硅产业管理体系,公司在硅产业的竞争力已闯入全球前三。

一条全球化的产业道路在蓝星脚下逐渐清晰。任建新认为,优秀海外企业的加入,能够为蓝星带来世界领先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帮助国内企业化解产能过剩、降低企业成本,为国内企业的转型升级和优化提升也带来了有益思路。

在全球范围优化资源配置

“在资产关系上蓝星是老板,在企业管理上你们是老师。”这是任建新经常对海外企业讲的一句话。

经营管理粗放是多数中国企业的短板,通过海外并购,蓝星集团大量引进海外企业先进管理经验,力求用最短的时间补上这块短板。

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蓝星并购的海外企业全部是世界级工厂,拥有世界级制造的系列标准,其中最基础的就是SHE管理体系(安全、健康、环保)。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任务重、责任大,海外企业带来的先进做法,也极大提高了蓝星的安全生产水平。

蓝星于2006年收购的澳大利亚凯诺斯公司在SHE管理体系上处于全球先进水平。如今,凯诺斯的安全生产标准已被广泛用于蓝星各工厂。“蓝星国内工厂从工人的服装鞋帽到操作流程,甚至生产工具摆放这种极易忽视的环节上都做了改进。“但最大的变化还是意识上的。以前哪个厂、哪个车间发现安全隐患都怕别人知道,现在是主动汇报、主动和兄弟企业分享,如今蓝星已经形成了人人重视安全生产、主动分享经验教训的良好氛围。”蓝星公司安全环保负责人说。

“一个真正的全球化企业,不在于在多少个国家建立工厂,而在于真正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合理的资源配置。”任建新认为。除引进技术人才,蓝星也加快人才的国际化培养,即便在一些偏远地区的企业,每个车间也有至少一名可熟练用英语沟通的员工。蓝星安迪苏更是直接交由海外团队管理,先后曾有22个国家的员工在蛋氨酸项目南京基地工作,来自不同国家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发挥高效协同效应,不仅带来了欧洲工厂的先进技术,也带来了配套管理经验。

如今,蓝星已成长为拥有5家海外公司的跨国企业,研发和技术服务机构遍布法国、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国,业务遍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通过海外并购把蓝星送到了世界舞台,下一步,我们还要学习海外企业的商业模式,将国际高端产能和国内产能对接、协同,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成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全球化企业。这也是蓝星践行‘中国制造2025’的一种路径尝试。”任建新说。

本文摘自:《经济日报》

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