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

非凡70年·致敬奋斗者丨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先进工作者陈希豪:青丝变白发,青山永不老

发布时间: 2024-09-23

“雷林精神”文化宣传月

编者按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中林集团雷州林业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雷林公司”)也将迎来建司70周年,“雷林精神”是雷林公司经过70年、四代林业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自主创新、接力奋斗所孕育出的宝贵精神财富,这种精神积淀着以雷林人为代表的中国林业人坚守绿色初心、践行林业使命的情怀和信念。挖掘、塑造和宣传“雷林精神”,发挥其特有的时代价值,不仅是中林集团作为唯一林业央企,践行初心使命、赓续红色血脉的必然要求,也是在当前形势下凝聚和激发广大干部职工攻坚克难、奋力推进“六个全面”重点攻坚任务的有力举措。为充分发挥企业精神塑造在集团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凝心聚力、教育引导和赋能提速作用,集团拟于9月13日至10月13日在全系统集中开展“雷林精神”文化宣传月活动。活动月期间,集团官微官网将集中推出一批关于宣传“雷林精神”主题鲜明、情感饱满的高质量新闻作品,鲜活讲述雷林70年、四代林业人的发展成就和感人故事。今天推出第四篇《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先进工作者陈希豪:青丝变白发,青山永不老》。

企业名片

中林集团雷州林业局有限公司(简称“雷林公司”)始建于1954年5月,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垦殖师建成的粤西垦殖场,后称为“粤西林场”“国营雷北机械林场”“雷州林场”等,1962年更名为“国营雷州林业局”,1997年成建制划归国家林业部管理,1999年并入中国林业集团成为其全资子公司,2017年改制更名为“中林集团雷州林业局有限公司”。

昔日的雷州半岛,赤地千里。初创时期,雷林人顶烈日迎风沙,肩挑手提,风餐露宿,垦荒造林。他们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大力推广桉树种植,仅10年间种植林木近80万亩,发展成为我国南方较大的桉树人工林基地。1963年2月,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到雷林视察,对雷林人艰苦创业的事迹给予高度肯定;1963年9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贺龙刚从印度尼西亚访问回来就来到湛江视察南三岛林带,并将访问带回的白树油树(千层桉类)种子赠给雷林林科所试种;1960年6月、1962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陶铸到雷林视察;1993年,时任国家林业部部长徐有芳到雷林视察并题词,赞誉雷林为“粤西绿色明珠”。

目前,雷林公司已经走过整整七十年的发展历程,70年来,“四代雷林人”团结拼搏、艰苦创业,一代接着一代干,让雷州半岛从昔日千里赤土变成如今“桉”涛林海,创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奇迹。1978年,雷林公司培育出的“雷林1号桉”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雷林公司1990年获评全国国营林场先进单位,1991年获评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1994年获评绿化广东贡献突出单位,2007年获评全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先进单位。70年的不平凡历程也涌现出老党员、原局长祁述雄,全国劳模、“‘雷林1号’桉树之父”赖友,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先进工作者陈希豪,老一辈科技工作者肖文光等一大批开拓绿色事业的典型人物,锻造出宝贵的精神财富——“雷林精神”。

人物风采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先进工作者

陈希豪:青丝变白发,青山永不老

在雷林公司纪家林场,当地最高的岭叫三角架岭。

曾经,三角架岭是荆棘密布、杂草丛生的荒山,甚至有野猪等猛禽出没伤人。

现在的三角架岭,一改往日的模样。金秋时节,凭高眺远,三角架岭上绿荫环绕,林木葱茏整齐,花花草草点缀其间,不时有鸟儿“叽叽喳喳”飞过……

这一切变化,源于一位老雷林人。他叫陈希豪,是雷林公司纪家林场的退休干部。数十载的光阴,荒岭变成了青山,幼苗长成参天大树,青丝变成白发。一切都在发生变化,唯一不变的,是他那份播绿爱绿的情怀。

拆下门板当苗床

1930年,陈希豪出生于雷州市纪家镇调建上村的一个贫民家庭。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刚上小学的他就已经很勤快懂事,平日乐于助人,在村中有口皆碑。1958年,经乡干部推荐介绍,他进入后塘林场(现为唐家林场)工作。从此,他与林业结缘,这一干,就是三十余载。

造林大会战。(1954 年摄)

因为之前在乡政府当过“临时工”,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初来乍到,他就被林场委以重任,担任后塘林场工作组组长。由于工作积极、成绩突出,一年后他被调到唐家林场土乐林队(后来撤销)当造林组组长。每天,他带领工作组上山植树,他所在的小组经常是林队最早出去、最晚归来的。经过大家几个月的辛勤付出,该小组跃升为先进组,让人刮目相看。

之前,林队制作苗床,都是随便用木棍抹一抹,然后把树种撒上去。因为苗床不够平整,浇水时种子随着水会流动到低洼的地方,导致培育出来的树苗这里一茬儿那里一茬儿,栽种时也不容易拆开,影响树苗的生长和成活率。怎么把苗床整理平整,让树苗更好地生长呢?善于思考的陈希豪想到了一个办法。

一天,林队又开展新一轮的育苗,各小组积极行动,不久就完成了育苗工作。时任林队队长黄爱群带队检查,发现陈希豪小组的苗床最平整,种子的分布最均衡。黄队长十分惊喜,马上叫来陈希豪,让他分享苗床平整的秘诀。

陈希豪说道,看到之前苗床不平整,影响树苗的成活率,于是他就地取材,拆下自己宿舍的门板当模本,不仅提高工作效率,又保证了苗床的平整。

陈希豪大胆创新,通过苗床制作的方法提质增效,成功改进了林队乃至整个林场的生产方式,赢得了林场的广泛肯定。1959年,他获评唐家林场改革创新先进奖,赢得人生的第一个荣誉。

抱出棉被堵窟窿

1960年,完成了土乐林队的植树造林任务后,陈希豪转战高家林队,被组织提拔为生产队长,还兼任林队出纳、仓库管理等工作,一肩挑多担,可以看出组织对他的高度信任和重视。

当时的高家林队,有一个大仓库,承载着附近三个村庄的军粮入库及保管工作。1961年7月,刚刚完成军粮入库工作,就遇到接连下大雨的天气。因为排水不畅,雨水出现倒灌,雨水沿着老鼠洞涌进仓库,军粮面临受浸的危险。

面对突发的情况,陈希豪不顾大雨倾盆,立即挖土尝试填补老鼠洞以阻止水势,但湍急的水流一次次将新土冲垮。情急关头,他匆匆返回宿舍,取出自己仅有的一条棉被,用尽全力将其塞入洞口,成功拦截了肆虐的雨水,守护了这珍贵的8000余斤军粮。看到老鼠洞被堵住后,他因体力不支,疲惫不堪,一下子瘫倒在雨水里。

陈希豪的老同事陈进保说,当时陈希豪的月工资29元,而一条被子要50多元,差不多是他两个月的工资。在那个物质非常匮乏的年代,很多人可能不舍得用棉被来堵老鼠洞,毕竟一家人都得靠这条棉被过冬。

“陈队长这种公而忘私的精神,难能可贵。”

陈希豪用棉被堵窟窿保军粮,一时被传为佳话。当地报社记者获悉后,赶过来采访,还头版刊发了他的故事,获得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1963年,在广东省工业、交通、基建、农业、财贸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工作者评选中,他光荣上榜,为个人和集体赢得了荣誉。

因为工作出色,陈希豪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64年到北京参加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得到时任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回来后,他又作为代表典型,奔赴各个林队作巡回报告,激励大家争当先进,为国家和集体多做贡献。

乐当“革命一块砖”

上世纪60年代末,雷林公司多元发展,计划种植水稻自给自足,这个“开天辟地”的重任又落在陈希豪身上。

履职草律林队的第一天,身为林队党支部书记的他就带领班子,围绕林场转了一圈,寻找“林改田”的最佳地块。经过大家的商量,最后决定对运河渠附近一块30多亩的林地进行改造。

林间作业(二十世纪 60 年代)

改造一切顺利,但引水进田是个大问题,他跟林队队长陈国平等人日夜轮流守候,熬了三天三夜才完成水田的灌溉。到了水稻收获季节,大家十分积极,连夜把水稻脱粒出来,率先完成林场交给的任务。

“那个年代没有什么机械,劳动都是靠体力,很辛苦,但我们很有激情,肯奋斗。”

陈希豪说,种田并不比种树轻松,特别是收割稻子,头顶烈日暴晒,弯着腰用镰刀一刀一刀割,忙碌一天下来都要脱几层皮,身子仿佛散了架。但一想到这是为集体谋利益,是林场开拓创新的需要,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千亩荒岭变青山

林场扩大有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关于三角架岭的开发,就是梗阻在林场面前的一个问题。该岭是纪家镇最高的山岭,四处荆棘密布、杂草丛生。因为没有路,任何机械都派不上用场,只能用最原始的劳作方式——镰刀和双手。当时林场准备放弃对三角架岭的开发,这时候,有一个人站了出来,他就是陈希豪。

他跟林场领导分析了开发三角架岭的广阔前景,并主动请缨担当该岭的“开荒牛”,令林场领导“回心转意”。1965年,陈希豪转战纪家赤尾林队,带领一百多人,浩浩荡荡上山了。

万事开头难,三角架岭山陡路难走、荆棘多、杂草多,可谓寸步难行。只能一点点开荒拓土。此外,野猪、毒蛇、昆虫频频出现,被刺伤、被咬伤的事时有发生。有些人没干两天就害怕了,纷纷选择离开,队伍一下锐减到50多人。

为了稳住人心,陈希豪马上召集大家开会,进行思想大动员,告诉大家荒岭开发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要发扬革命年代吃苦耐劳、先人后己的精神,树立“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思想,为子孙后代留下一座宝藏。同时,做好相关的配套服务工作,从林场请来医护人员,随时救助医治;并请来工匠搭棚、厨师做菜,改善工人吃住环境等,很大程度上稳定了人心。

在深山里生活是什么样子,没有经历过的人恐怕难以体会。一名纪家林场退休职工描述了他们当时的生活:“我们在半山腰一处比较平坦的地方搭建了几间茅草房,但野猪经常出没,有一天夜里,一群野猪拼命地拱大门试图闯进来。我当时真的吓坏了,陈队长就让我睡在床的里边,开玩笑说野猪真的来了,也是先吃他。”

一边垦荒一边种树,他们一干便是两年。两年里,5000多亩的荒山在慢慢改变,同时改变的还有陈希豪等人的容颜。当年他们大多都是三四十岁的年纪,却头上生长出了许多白发,皮肤也变得黝黑,看上去苍老许多。两年间,陈希豪用两条腿一遍遍丈量着这片山野,他的手上布满了老茧、指甲缝里塞满了泥土,双脚皴裂了一次又一次,但看到树苗开始变绿,茁壮成长,他打心底里高兴。

“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为公,一心扑在工作上。”

说起陈希豪,其老伴儿也打开了话匣子。她回忆道,有一次,他发现有人偷伐林木,毫不犹豫上前制止。盗伐者为了脱身,逃跑时向身后甩了一刀,差点削破他的肚子。类似的事还有不少,但每当看到一山一山的树长高成材,他认为一切都值得……

如今的三角架岭满目葱绿,参天大树并排生长,整齐而有序,不得不为老一辈雷林人艰苦奋斗的精神折服,也让人想起鲁迅先生那句“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名言。值得一提的是,占地面积5000多亩的三角架岭和后步岭,目前已经成为纪家林场的核心区,每年为雷林公司带来上百万元的经济效益,成为了“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典范。

人世沧桑,青山不老。30多年林业生涯,陈希豪几次换岗位,正如“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克己奉公、勇于创新的工作精神,努力为国家、为集体交上最好的答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友情链接:

vwin网址链接 版权所有 © 1988-2022京ICP备11016249号北京中恒电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

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网站

vwin网址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88-2022 All Right Reserved京ICP备11016249号

Baidu
map